2025年4月2日下午🤦🏿,顺盈娱乐在徐汇校区第三教学楼101报告厅举办第三十期物理教师教育行业报告及前沿讲座。活动特邀上海市普陀区高中物理教研员、物理特级教师金松担任主讲,顺盈娱乐2022级物理学(师范)专业本科生与2024级学科教学(物理)专业硕士生共同参与学习。
金老师首先介绍了“双新”的背景🥑。新课标中提出了核心素养🤦🏽♀️🤶🏿、学业质量水平,实现核心素养的层次在原来三维目标上的提升🙍🏻♂️,学业质量水平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,体现了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。如何以评促教,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难点🧢,这需要建立正确的作业观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,有助于养成学习习惯。实践类作业也要求参与活动,实现家庭社会的互动。要形成正确的作业观,现在的作业已经不仅是教学巩固🪀,更是学习活动本身的一部分。
接着来到了本场讲座的重点,单元作业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。金老师指出,需要考虑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、单元的整体性和层级性、学生的学情等诸多要求,并重点对单元作业设计路径的前四步进行了重点阐述⛽️。

目标设计要求教师依据课标将教学目标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主体🗺、行为条件、行为表现与表现程度🚬。金老师展示了自己对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习题的整理,每条都细致地标注了对应核心素养的层级。在框架搭建方面🤴🏼,金老师提供了两种方法⚁。一是利用递进任务串联整个单元的明线,另一种是对学生能力逐步提升的暗线☎。讲到内容编写时⚙️,金老师建议先从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来改写。他展示了一份从教材上改编的光的折射的作业,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,通过素材改编提升素养培育效度🫄🏻。属性分析要统计单元和每个课时题目的知识水平、预计用时和难度,这有助于修改目标和调整。

然后金老师通过一份份作业的案例,演示如何实现之前提及的要点。
第一✈️,在体现单元整体性上需要规划好单元结构及递进的要求。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中设置了单元情境🧙🏼,先利用示例引导学生对地铁车厢上扶手进行建模,之后进一步做出受力分析🚞,再拓展延伸至倾斜的电动扶梯等场景💂🏽♀️,加入力传感器来求加速度,最后利用提供的量角器来设计一个加速度计。如果不使用单元情境,光的折射的作业也值得参考⚓️。第一课时运用光的折射定律测量折射率,第二课时运用了全反射测量折射率,第三课时测量了液体的折射率,通过变更实验方法和原理加深认知。

第二,作业应成为课堂的延伸🎐💊。针对DIS实验的一键绘图功能弱化学生绘图能力这个问题,金老师给出极为详细的作图提示👰♂️,使学生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。针对课堂时间不足✫、教师无法完成两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、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问题,金老师把两组实验设计并拆分到课上和课后🦸🏿♂️。另外🥗,让学生以回形针的重力作为一个力的单位,发现不同组的斜率不同☦️,有利于之后的国际单位制由来的课程教学。
第三⛹🏿♂️,作业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不出🫱🏼,而是让学生学会做🧑🏿🚒🚘。以高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为例,在甩体温计时👩🏻⚕️,金老师为了避免学生依靠初中知识回答惯性,巧妙地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初始状态、受力与运动状态分析水银和玻璃管🙏👯♂️。有了运动与力的视角以后,学生才能回答跑步向前摔跤和在冰面上向后滑倒的原因👩🎓。还有书本上用大段的文字叙述人类对运动的认识,而在作业中设计成表格填空📒🙋🏼♂️,既能清晰地梳理知识🔉,又作为学习笔记起示范作用😱。

最后在互动交流环节✢👮🏿♀️,顺盈娱乐杨建文老师和陈桓庆🙃、孙亦宇🦹🏽♂️、李研等同学与金松老师进行交流🤲🏼,讨论了关于“课堂练习与作业的联系”、“教材改编作业”等问题💂🏿。金老师一一做出回应,加深了对作业设计的理解。

撰稿:孙亦宇 供图:李宁宁